邓艾的死啊,要我说,这不光是个历史事儿,更像是个职场的事儿:要是碰上那猜忌心贼重的上司,你只一门心思把事儿干好,压根不管基本的权力规矩,那大概率得被收拾得老惨了。
为了能让人好理解,咱先来说个身边的事儿。
好些年前啊,我有个朋友,在国企当部门经理,他的顶头上司是总监,总监上头是副总经理,再往上就是总经理了。
有一年,总监生病请假了,副总经理支持下,那年公司的项目就被我这朋友给接了。嘿,谁能想到,那年项目的成果可比往年强多了。要说为啥呢,主要是行业形势好,再有点运气,我这朋友起到的作用挺小的,就是碰巧在那位置上。可我这朋友那时年轻啊,觉得自己特牛,说话那叫一个得意。
现实老残酷了。没过多会儿总监回来,可劲儿整我那朋友,变着法地把他权力架空、给边缘化了,还另外提拔一个同事当经理。这总监跟总经理走得近,副总经理为求安稳也当没看见,结果我这朋友成了牺牲品,灰溜溜地走人了。
为啥一个有功的员工,不光没得到提拔,还反倒惹上麻烦了呢?这就是活生生的功高盖主啊!
在某些体系里头,有些领导比起集体的得失,更在乎自己的权力有没有保住。按这套路来,要是下属搞出个大成绩,可这领导没在里头当主角,那他/她肯定会狠狠收拾这下属。一般成绩越大,就收拾得越凶、越惨。
咱常常能瞅见这么个挺微妙的事儿,好多企业里,有些人干出了成果,头一个就谢领导,像啥“在XX领导的指点跟关照下、多亏了XX总的大力扶持跟带领”之类的。可实际上呢,这儿说的领导没准儿根本就没掺和这事儿。这可不是有心眼儿使坏,就是面对现实人性做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退让罢了。
那作为灭蜀的大功臣邓艾,最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,原因就是他没服软。
公元263年8月,在洛阳的司马昭犒劳三军,整好队伍宣誓,下令攻打蜀汉。将军邓敦就说了句“时候不对”,结果就被司马昭砍头给大家看了。
司马昭那么坚决,其实是有他自己的“难言之隐”:
嘿,您知道吗?公元260年的时候,他手底下那贾充,领着人当街就把不听话的皇帝曹髦给杀了,这可是开了个历史头一遭啊!虽说司马家权势大得吓人,可也挡不住士大夫们的一通骂,堵不住天下人的各种议论。得有所行动啊,所以司马昭就把盼了好久的“相国,封晋公,加九锡”的待遇给拒了。
再者,这几年姜维老是搞北伐,可基本上没啥亮眼的成绩,弄得曹魏老是得大动干戈,还累得够呛。司马昭可恼火了,他担心有人说他没本事治国,镇不住敌国。为这,他甚至琢磨着派人去把姜维给做掉,就跟当年暗害费祎似的。
听了从事中郎荀勖的主意,司马昭琢磨出个特棒的招儿来,能完全把人心给扳过来,还能让自己更有权威,那就是灭蜀。说实在的,那会儿他还是曹魏的大臣呢,要想再往上走走,顺顺当当加九锡、当晋王,还有啥比把敌对的政权给灭了更管用的呢?
那咱可得整明白一个基本规矩:灭蜀这事儿的功劳,那得是司马昭的;只有干成了历任曹魏皇帝心心念念的牛事儿,他才能在法理上把曹魏给踹到历史旮旯里去。
凭着超强的兵力和国力,曹魏灭蜀应该没啥难的。那这事儿应该是这样:按照大将军、大都督、录尚书司马昭的指示,钟会、邓艾、诸葛绪、卫瓘这些人各干各的事儿,稳稳当当把组织给的任务完成了;这功劳是全体将士的,可归根到底还是司马昭领导得好,详情页设计决定明智,支持给力。自然而然,司马昭的权威又上了个新高度,篡魏那是小菜一碟。
然而,邓艾可不按这套路来。
嘿,这开战后啊,各路魏军相互配合,姜维带着蜀汉主力那可是相当不利啊,老是吃败仗,没办法只好退守剑阁。那时候蜀汉朝廷黄皓专权,政治乌烟瘴气的,姜维压根儿没得到啥有力支持,钟会的主力取胜那就是早晚的事儿。就因为各路魏军喜讯不断,到了十月,司马昭顺利被封晋公,还加了九锡,离他的目标就差那么一点儿啦。
嘿,谁能想到呢,11 月的时候,邓艾那支偏师居然从小道钻进了蜀汉的地盘,把诸葛瞻给杀了,还逼得刘禅投降。这一下子,所有的风头都跑到这位在前线打仗的将领那儿去了。
本来这事儿没啥大问题,蜀汉投降的消息传来后,曹奂挺上道,正式让司马昭当相国来管理朝政,顺理成章地把政权交出去了。司马昭的目标差不多实现了,要是前线的将领能有点眼力见儿,那结局很可能是大家都高兴。
不过接下来,邓艾的一连串行为,让司马昭特别闹心。(这儿先不说钟会)
首先,到了成都后,邓艾学东汉大将邓禹那一套,让刘禅当行骠骑将军,太子当奉车都尉,诸王当驸马都尉。蜀国那些官员们,有的被任命为曹魏的官,有的去给邓艾当手下。
接着,他又给司马昭上书,说自己对于接下来咋整有了个初步想法,像在蜀地留陇右兵两万、蜀兵两万,让他们煮盐打铁,好给军队弄些物资;他不赞成把刘禅弄到洛阳去,觉得应该封刘禅当扶风王,安排在扶风郡,这样能招揽东吴的孙休……
司马昭做出如下回应:让邓艾当太尉,给他的食邑增加两万户(让钟会当司徒,给他的食邑增加一万户)。另外,还悄悄告诉卫瓘,让他提醒邓艾:“往后啥事儿都得先报告,不能自己随便做决定。”
这么一看,早先邓艾在成都的那些安排,那都是他自己整的。另外呢,司马昭给了他三公的职位,还有二万户的爵邑(想当初司马懿辅佐曹芳的时候,才一万户呢),这其实就是明摆着跟他说:你的荣耀到头啦,要是再按你那套去安排刘禅,去对付东吴,那还能有啥更高的奖赏能给你呀?
哎呀,可惜喽,邓艾让自己那辉煌的成绩给整得晕头转向啦。卫瓘给他提个醒,可他不但不听,还当人家面喊:“《春秋》里讲啊,大夫离开本国疆土,要是能让国家安稳、对国家有利,自己做主就行。”
司马昭都明示了,邓艾不但没赶紧收手,还拿儒家经典当幌子给自己找理由。他拿社稷、国家去压司马昭,咋就不想想这社稷可是司马昭的呢!
手下人仗着有功就骄傲起来,不听管不服控,还敢挑战权威、争抢荣誉,司马昭起了杀心。钟会告状,不过是个让他动手的正当由头罢了。赶巧的是,后来钟会又想造反,这两个灭蜀的功臣先后都被搞得名声不好了,司马昭那伟大、光明、正确的形象又得到加强啦。
这再一次表明,不管历史咋发展,人的本性没啥大长进,就是换了个外皮和呈现方式罢了。从古到今看,邓艾那事儿有啥稀罕的?可能不太合理,可这就是实际情况啊。